时间是什么?自古以来,这个问题不知被多少人提出过。
为了更好地感知时间,人类发明了历法、时钟,个人得以计算年龄。
从周一到周日,从一月到十二月,时间在不停地转动。随着时间的流逝,人类有生老病死,社会一直变化。
爱因斯坦则认为:时间是错觉。
具体而言,人们只是用“工具”定义了时间的存在。
不管是时间还是空间,都是人类自主意识的产物,都是人类在认知上的错觉。
人类之所以感受到时间的变动,是因为有一些客观的参照物,所以时间应该是不存在的。
爱因斯坦的话,给后世留下了巨大的影响。
于是,一些科学家提出了一项假设:
假如我们能忽视全部的外在因素,在一个完全密闭的空间内完全脱离时间的干扰,那么我们会不会脱离时间的控制,人类会不会因此得到永生?
这个假设,引起了美国NASA组织的高度兴趣。
NASA组织和意大利的有关部门于1989年,在新墨西哥州启动了关于“人类和时间”的实验。
具体计划是让一个志愿者在地下深处,脱离时间影响,独自生活210天。
那么,他们是如何挑选志愿者的?
被实验的志愿者是如何在这封闭的空间内生活的?
在实验中,志愿者们险些精神崩溃,又是为何?

(爱因斯坦认为时间是错觉)
接下来,笔者将带领大家一探究竟。
一、特殊的实验
为了确保实验能够完全脱离时间的影响,NASA组织选中了美国新墨西哥州的一个天然洞穴。

(一处深邃的地下洞穴,非此次事件)
这个洞穴离附近的居民区很远,人迹罕至;而且有30多米的深度,可以完全脱离灯光、声音的控制。
对于该实验而言,这是一处绝佳的实验场所。
组织者在洞穴的底部,建造了一个完全封闭的小屋子。房子的面积不算太大,仅仅有20平方米的大小。

(此次实验建造的小屋)
“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”,这间房屋是由工作人员精心设计的,基本的家具和生活用品一用俱全。
而且房屋内还特意配置了先进的空气循环系统,以保证这里的温暖和湿度和地面保持一致,让志愿者感觉和平时的环境一样舒适,从而保证实验效果的准确性。
这间屋子内,放着三台摄影机来监控里面的情况。
由于通道被封死,志愿者无法出门,组织者定期会通过一个狭小的通道为他们补充各类生活用品和食物。
在递送补给的过程中,双方不能交流。
志愿者唯一能对外交流的,就是通过无线设备和研究人员交谈。
这样的生活状态,按照计划要持续210天。

(实验者的居住环境,旁边就是岩石)
通过以上的描述,我们能感觉到这样的实验环境与监狱别无两样。
参与者基本上失去了自由,而且相较犯人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可喜的是,实验依然成功招募到一批志愿者。
志愿者慕名而来时,觉得在洞穴中可以想玩就玩、想睡就睡,无拘无束,还有人一直在检测自己的状况,不用担心身体会出问题。
事后他们还能得到一笔不错的酬劳,何乐而不为。
但现实情况会如此安逸吗?并非如此,这个实验还有几个附加条件。
洞穴中没有任何计时工具,实验者无法感受到白天黑夜。
洞穴中只有一台无法显示时间的电脑和三盏灯。这是里面所有的电器。
而且,洞穴一直会没有任何声音,安静地可怕。志愿者能听到的,只有自己的呼吸和心跳声。

(形容时间破碎的照片)
所以,失去了任何的参照物,志愿者将无法直接衡量时间。
他们脱离了度量时间的工具,只能凭借自己的感觉生活。
与此同时,NASA还对所有志愿者进行了评估挑选。
除了需要身体健康外,他们的年纪、性别、心理素质、职业等都被包括在评选范围内。
最后,一位27岁的意大利女士福利尼从上百人中脱颖而出。

(福利尼进入地下时的照片)
福利尼是一位设计师,她平时生活忙碌而紧张,但她的工作能力很强,能够圆满完成各种高强度的工作任务。
同时,她还有着开朗、乐观、自律、坚韧的性格。
评选人员一致认为,她是最佳人选。
对于这个实验,福利尼十分憧憬。她认为自己的生活过于忙碌,希望自己能体会一下脱离世俗、“世外桃源”的生活。
她很希望,每天能睡到自然醒,自由自在的生活。
当福利尼知道被选中之后,是十分兴奋的。
她表示,自己一直很向往能够在洞穴生活,这样可以不会被任何人打扰。
二、地下生活百天

(福利尼进入地下时的照片)
同时,福里尼也有提出一个要求——在正式进入洞穴之前,要带一些书籍给自己“充电”、提高。
不仅如此,她给自己制定了周密的计划表。
这个表上列出了每天需要做的不同活动,比如看书、写日记、锻炼等。
在进入洞穴的前十天中,实验出乎意料的成功。
福里尼在洞穴里有规律地读书、锻炼、吃饭、睡觉。
一切按照她的计划执行,都显得井井有条,和她在“地上”生活时毫无差异。
所以她强大的自律性和生物钟,能让她一开始适应这段生活。

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研究人员发现福里尼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。
比如,刚开始福里尼一天睡觉时间是8-10小时左右,每次睡觉中间她都会吃2-3顿饭。
但后来,她睡觉的时间越来越长,而且睡觉相隔的时间也变得更久。
当研究人员问她这件事时,福里尼却表示自己没感觉到任何的异常。
研究人员认定,在这样封闭的环境下,福里尼已经不能通过感觉去做事了。

(连接福利尼“房间”的走廊)
两个月后,福里尼的生物钟开始变得紊乱。
她每次要隔20多个小时才会睡一次觉,而且她的意志变得有些消沉,书也看的很少了。
福里尼这样的表现,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担忧。
为了能让她能继续实验下去,研究人员给她补充了一些新物资:一把吉他、一个无法显示时间的电脑(只能玩纸牌等简单游戏),还送给了她两只小老鼠。
他们认为,这可能会让她感觉到放松,可能会改善她的状况。
获得这些新东西后,福里尼显得很高兴。
过了一段时间,她向研究人员表示:
自己一切都很好,可以完全掌握自己的生活。她想看书就看书,想弹吉他就弹吉他,想睡就睡,想玩就玩,生活很丰富多彩。
然而,在研究人员眼里,却不是这样。
他们明显观察到了福里尼的异样:她的生物钟已经完全混乱!
她有时候能玩上20多个小时,然后只睡2个小时就起来;
有时,她又会一次睡上整整两天。
当组织者问到这些事情时,福里尼却回答在自己的意识里:自己也就睡了几个小时。
福里尼的时间观念已经彻底紊乱!

在实验的后期,福里尼的情绪十分不稳定。
她已经完全不看书,也不和老鼠玩了,只是机械性地玩电脑,玩那些纸牌游戏。
她玩累了倒头就睡,可以一连几天都不吃东西、只喝水。
如果实在饿了,她就狼吞虎咽一番。
她的饮食习惯也受到了影响,身体开始日渐消瘦!
当实验进行到第100天时,组织者发现福里尼的身体也出现了不小的问题:她的“例假”已经停止了,而且她变得不爱吃东西。
在这样的情况下,她的体重减少了17公斤。
工作人员立刻送来一些药品和新鲜食物,以避免她的身体垮掉。

(飞逝时间的照片)
当实验进行到第120天时,组织者发现此时的福里尼与刚入洞穴时已经判若两人。
她有时会目光呆滞地坐在角落里,一坐就是几小时,对工作人员的询问不搭不理。
又有时,她的精神高度亢奋、歇斯底里。
研究人员见福里尼的情况很糟糕,害怕如果实验继续下去可能会对她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。
于是,他们决定暂停实验。

(脱离封闭的环境)
在实验进行的第130天后,组织者强行打开了洞穴的大门,把福里尼接了出来。
刚开始,福里尼整个人表现得十分迟钝,双目无神。她完全不理研究人员提出的任何问题。
经过两天的调整,她才会对别人的行为做出简单的反应。
当研究人员问道,她觉得自己在里面呆了多少天时,福里尼木讷了很久。
然后,她回答道:“可能有60天”。
但实际情况是,她已经在洞穴已经待了130天。
三、实验者的感受
经过这次试验,研究人员发现福里尼的身体和心理都受到了巨大的伤害。
她多项的身体健康指标都出现了问题,经过长久治疗后才终于恢复正常。
但比起身体上,福里尼在心理上受到的伤害更加明显。

(福利尼事后接受采访照片,表情严肃)
福里尼以往大大咧咧、乐观开朗的性格,已经荡然无存。
她时常会感到很强的孤独感,而且极度缺乏安全感,变得多疑、敏感,经常发呆。
在此次实验结束两年后,福里尼才基本上恢复到以前的样子。
后来,福里尼还告诉别人,不要去参加这类的实验!
因为丢失时间的感觉是可怕的,而且这样的感觉是在长时间内都挥之不去的。

(福利尼的近照)
通过这次实验,NASA的研究人员下了结论,这场实验无法证明时间是不存在的。
相反,时间对于我们而言是极其重要、离不开的。
在平时,我们是通过日月星辰、温度季节变化等外在因素,掌握和判断时间。
时间一直存在、不可或缺,只不过它是抽象而无形的。
而且,研究人员也提出了另外一条假设:
如果在洞穴的房屋里放上一个钟表,那么福里尼能完全感受到时间,会导致时间实验毫无意义。
所以,时间是存在的,而钟表等这类客观物质仅仅是时间体现的一种工具。

(抽象,无形的时间)
结语:
这个实验给我们了许多启发,时间是存在的,但却是无形的。
正因为如此,为了把时间“有型”化,人类才故意设计了“秒、分、时、天”、“春、夏、秋、冬”等计量概念。
后来,为了追求生活和工作的效率,我们不断把这些时间的计量工具融入我们的生命里。
每天,我们都会给自己设定一个明确的规划,甚至吃饭、睡觉都有一个明确的节点。我们时时刻刻都在遵守着它,也受它约束。
回头看,这场NASA组织的洞穴实验是一场赫然的反面典型。
它不仅印证了时间是存在的,还印证了如果脱离时间,人类就会受到很大影响。
因为人的身体一直都在运动,而运动也是时间存在的另一种表现形式。
正因为运动人类才会有生老病死,才会有时代的交替。
不过,有人说NASA此次“时间实验”也有益处。
这样测量人类在封闭条件下的反应,方便为以后人类长时间的太空旅行、甚至是星际旅行提供素材和资料。

(人类的星际旅行)
但还是那句话,运动是时间的表现形式,这个宇宙中所有东西都是在不停变化。
所以时间也一直存在,如何脱离时间的控制,以我们现在的科技是办不到的,也是无法想象的。
最后,希望我们能把握时间、珍惜时间,在有限的生命里能够实现最大的价值,不能虚度光阴,让时间白白流逝。
编辑:卢九台
责编:Thalia